2013年7月31日

Paris to the Past: Traveling through French History by Train




書名﹕Paris to the Past: Traveling through French History by Train
作者﹕Ina Caro (嬡娜  卡洛)
出版﹕W.W. Norton & Company,  2011,  381
作者介紹﹕  Ina Caro
美國旅遊作家,現住紐約市。她專精法國中古及近代歷史文化,與夫婿Robert A. Caro,常在法國巴黎,租屋旅遊。Robert A. Caro 則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家,他化了大半輩子時間,寫美國詹森總統(L.B. Johnson)的傳記系列。Robert的所有手稿,全是璦娜親自編輯審核的。伉儷情深,為了Robert能完成第一集詹森總統傳記,璦娜把他們第一棟的紐約公寓,變賣籌款作生活費。璦娜曾經在報社訪問中提到,她在高中初次遇到當時就讀大學的Robert,她就心儀於他,她跟高中同學說,此生非Robert莫屬。她另有一本與Robert一起開車旅遊法國的遊記暢銷書﹕
The Road from the Past:  Traveling through History in France
 

去過法國的遊客,對法國的風景,城堡,教堂,博物館,多會有深刻的印象。再加上法國的精緻文化,美食,酒莊,香檳,葡萄酒,香水,時裝,常會讓許多遊客想了解法國的歷史和文物。怎樣去深入了解法國的歷史文物呢?


美國女作家,Ina Caro,業餘法國歷史文化專家,根據她經常旅居法國巴黎的經驗,在Paris to the Past 這本書裏,介紹了一個簡單的方法,引導讀者去探索法國。她排了二十四個景點,按照歷史的先後,從中古十二世紀,到十九世紀,包含的朝代,從路易六世 (Louis VI, the Fat),歷經法國百合花王朝(Fleur-de-lis)發跡,沒落,到拿波崙三世(Napoleon III)。她排的這些景點,都可以在早上從巴黎出發,搭地鐵(Metro),或是區間火車(RER),或是法國高鐵(TGV),到達當地,遊覽參觀完畢後,當天晚上回到巴黎。


不過,讀者可別以為Ina Caro只花了二十四天就速成了這本遊記。就從她介紹Saint-Denis十二世紀哥德式教堂的建築設計和雕刻細節,或從她興致勃勃的解釋中古時代堡壘(fortress)和文藝復興時代城堡(castle)的不同,可以說,Ina Caro 是個常去法國的回頭客,她下過工夫的。所以讀者也不必一定要在三,四個禮拜裏,把這二十四個景點都看完,可能會不切實際。
Ina Caro 在介紹每一個景點的時候,不但解釋了搭車去來的細節,還把這個景點的歷史背景,對法國的影響,當時皇室,貴族,平民人物之間的互動,對後代藝術,建築的貢獻,用簡潔易懂的文句,清清楚楚的寫下來。



Paris to the Past 整本書裏,把法國歷史上的人物,描述的栩栩如生。Ina Caro在兩個景點,介紹聖女貞德(Joan of Arc),一個是百年戰爭尾期聖女貞德從英國侵略軍隊解救的Orleans,一個是聖女貞德被出賣,逼審,加罪,在一四三一年五月三十日,在廣場燒死的Rouen。聖女貞德促成了法國民族的團結,導致法國國家的統一。但她的理想,日後被法國貴族及政客利用,Ina Caro對此也有詳細的解釋。



法國的莊園風情萬種,藏在後面的歷史故事,Paris to the Past 裏徐徐道來,很過癮。Ina Caro 推薦的Chateau Chantilly,遊客不多,從巴黎短短的RER車程,又是法國收藏藝術作品第二多的地方,比起第一名的羅浮宮(Louvre)在旅遊盛季遊客總是排長龍,Ina Caro 認為還是去Chateau Chantilly,才能真正體會法國。



Paris to the Past的收尾,Ina Caro介紹拿波崙三世,他雖然在歷史上不怎麼受重視,但卻能高瞻遠矚,雇用了Baron Haussmann, 把中古世紀巴黎改造成今天人人愛戀的現代巴黎。Ina Caro對他崇拜有加。

Ina Caro的 Paris to the Past ,英文文筆簡易清晰,史記故事內容豐富,書後索引完整周全。上面只是選些書中典故簡單介紹,整本書可豐富多了。 原書不但可以當作旅遊指南,帶讀者上路找景點,它也可以當作法國歷史參考讀本。不論讀者對法國是新手或是舊識,都值得讀一遍,留一本。 


遊記節譯


第一章
SAINT-DENIS 
法國君主制度和哥德式教堂 
 第35頁.….可以從巴黎市中心,沿著十二世紀Suger居士鼓倡的朝聖路線去Saint-Denis大教堂。這條路線的開路始祖,據說是法國國聖St. Denis。相傳St.  Denis在Montmartre被砍頭後,提著自己的頭,沿著這條路,走了五英里,到了Saint-Denis大教堂的位置就停下來了。但是,我喜歡坐地鐵13號線,倒不是怕掉頭,而是怕掉錢包。這條古代朝聖路線,已經不是經過當年美麗的鄉下,也不是經過讓人放心的住宅區,更何況地鐵又方便又快捷。不過,坐地鐵要看好路線,地鐵13號現在在La Fourche站分叉後,去兩個方向。你要去的方向是Saint-Denis Universite,不是Gabriel Peri-Asnieres-Gennevilliers。(假如你發現你的地鐵到了Brochant站,那就跟我一樣,坐錯車了。下車回頭,再到La Fourche站,等去Saint-Denis Universite的車。這麼一遭大概只添了十分鐘的時間。) 還有,一定要在Basilique de Saint-Denis 站下車,別在 Saint-Denis-Porte de Paris 站或 Saint-Denis-Universite站下車。Basilique de Saint-Denis站的自動扶梯在一個現代的購物中心出來,出來後,離大教堂只不到兩分鐘的距離。


第二十四章 
CHANTILLY 
法帝國重建時期(1815 – 1848)
336…..我認為,Chantilley 是法國三個最漂亮的莊園之一,另外兩個,一是十六世紀的Chenonceau,另一是十七世紀的Vaux-le-Vicomte。從巴黎去這三個仙境般的莊園,最容易到的是Chantilley,但也是美國人最不懂的。
我去過Chantilley很多次,比去大多數的地方要勤,不只是因為她仙境般的莊園,平湖靜水環繞,實在漂亮。她的主人Aumale說她像是在水上入睡的天鵝。更是因為開頭幾次去看,身為美國人,老是覺得看不懂Chantilley。後來有一次,我朝莊園下面的公園走,不時的回頭望,發現她越遠越好看。我坐在護城河改成的鏡湖邊,回望城堡,她好像是浮著的,我才領悟到,以前來,老是看不懂,是因為總想把Chantilley定位在法國的某一個時代,十六世紀早期文藝復興風格嗎?十九世紀拿破侖被放逐Elba後復國時期的風格嗎?但是Chantilley不讓人給她定位。她同時具有中古風格及新古典風格,古今一體,不屬於哪一個特定的時間。還有,Chantilley修建改造的時候,法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,但當時的經濟環境並沒有影響她的風格。
337…..Chantilley是兩個莊園併連的,一個是在十六世紀建的,一個是在十九世紀建的,但兩個的風格卻都不局限於特定的時間點。Chantilley的主人,Aumale,希望這個城堡能突顯他家族源遠流長的貴族歷史。他的家族,在古代的時候,替國王當武士,獲頒這塊土地,以後建了城堡。從前,國王的軍隊是拿不到金錢的,只能拿到地皮。貴族的發源- the noblesse d’epee 用劍的貴人 就起因於古代君授臣收,土地城堡,代代下傳,長子傳長子,女兒永遠沒份,沿襲世襲制度。

遊記介紹人﹕ 申健群
化工業人,旅居美國加州,近年常回淡水新居暫住。譯有﹕未來的世界 烽火情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