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6日

【想說馬祖】之一


從基隆港坐臺馬輪抵達南竿島的福澳港,出發的那一晚天氣驟變,下起細雨。整晚在台灣海峽上晃蕩十個小時,雙腳好不容易穩踏在陸地上,南竿卻以濕冷的天氣迎接整船來自台灣的旅客。

出發前,試著找些馬祖相關資料,多是大同小異的景點介紹,尤其是「藍眼淚」,搜尋引擎裏「馬祖觀光」幾乎等同於「藍眼淚」,這幾天遊走於馬祖各島嶼,不管在南竿、北竿、莒光、東引,check-in時、路上偶遇的旅人、在郵局買郵票,每個人見面的第一句話總是:昨晚有沒有看到藍眼淚?

這幾年每位旅客來了馬祖,總是最關心「今晚有藍眼淚嗎?」,「看到藍眼淚了」成了到馬祖必玩行程。每個與旅遊相關單位,民宿、餐廳、船公司包括觀光局,莫不以「藍眼淚」努力招喚大家到馬祖一遊。「看到藍眼淚沒?」也就成了當地人對觀光客的問候語。好像見著了藍眼淚,才算來過馬祖,才算不虛此行。

有次在ㄧ家特產店,老闆又問我,看到藍眼淚沒?我於是問他關於「藍眼淚」的前世今生,原來早期捕漁人都稱之為「丁香水」,丁香水好發在丁香魚產季來臨前,看到丁香水,就知道丁香魚季要來了。但由於以前國共戰事緊張,馬祖晚上實施宵禁,沒有人外出賞什麼景,也沒人特別去追尋這景,直到這幾年才被炒作起來。

說起來,在國民政府退守到馬祖之前,馬祖是個幾百年都靠著海洋漁業為生的島嶼,馬祖人多來自福建沿海,說的是福州話,和台灣人熟悉的閩南語是完全不同的語系。馬祖人都長得很像,方臉細眼,五官輪廓並不深,寬大飽滿的前額,像似被海風吹的,細長雙眼像似隨時望向海上而瞇著。馬祖大大小小的島嶼很多,有人住的沒人住的,聚落發展都是緊鄰澳口,家家戶戶都以捕魚、往來福建貿易為生,漁港是他們出入的門戶,人人都有親戚在福建,早年往來福州之頻繁,也許更勝今日台馬之間。村裏廟宇供奉著他們從福建延續來的神明信仰,信仰風俗非常多元,每間廟宇的諸神都有些故事典故,除了我們耳熟能詳保佑討海人的馬祖娘,更多是善聖之人,過世後因保佑當地人常有神蹟而被供奉在廟裏升格為神明,例如趙大哥廟、老頭大王廟等,每座廟都值得進去瞧瞧他的由來,尤其越小的廟越有故事,煞是有趣。

馬祖人習慣在海上討生活,在亂世中求生存,風來雨去,什麼世面沒見過?猜想他們的個性也因此開朗不拘小節。不過國民政府佔據馬祖後,為了未竟戰事,封鎖了島嶼,原本以開闊大海為出入門戶,一出門怕是沒個把月回不來的人生,如今卻得每晚宵禁,打個燈還得上黑罩。姑且不論面對對岸,舉目即可見的思家情愁。ㄧ個習慣在海上走天下的民族,突然被限制在方圓幾哩內,肯定覺得被憋壞了吧!但馬祖人似乎挺隨遇而安,世代混亂多變,早就煉就一身兵來將擋的能力。明末清初多次開放又封閉海上通商活動,甚至曾下令放火將馬祖村落燒為平地,馬祖彼時曾是禁地,直到清末迫於時勢,這片海洋才再次活絡。如今海上貿易再度因時勢需求嘎然而止,那就改做軍人的生意吧!

聽特產店的老闆說,當時很多婦女靠著幫阿兵哥洗衣服,養活一家子。還有開澡堂讓阿兵哥們洗澡,也是門不錯的生意。那時冬天沒熱水,阿兵哥們人手一只臉盆,列隊行走大街往澡堂前進,進了澡堂,每人只能分得一盆水,哪怕你是高矮胖瘦,都得一盆水搞定。聽著老闆述說當年生活常景,對這島嶼當年所謂的戰地風景,也有更多想像。那馬祖如今還有澡堂嗎?當然早就都拆光,片瓦不存啦!聽到這總是有點悵然,戰地文化難道只有碉堡坑道及標語?阿兵哥與在地人相依相存的記憶,每個馬祖人都可津津樂道地說上幾個故事,也許才是吸引遊客想一去再去的馬祖?

好在很幸運地,最後一站在東引時,看到一面曾是澡堂的牆,牆上尚留有"湧泉浴室"招牌字樣,雖建築本身已完全無法想像當時的浴室風景,但也算彌補一點時代的缺塊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