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2日

【想說馬祖】之四

我對生活了幾十年的島國真不了解。前不久才知道,原來去馬祖還可以搭船。橫跨台灣海峽聯繫台灣馬祖兩地的船叫台馬輪,票價是機票的一半,是臥鋪,晚上開航睡上一覺,隔天一早剛好抵達馬祖。完全適合我這種行動緩慢的老人!哦不!是旅人!


對島國不了解的還不只是這班台馬輪的存在。不了解的還有"海"的一切,例如:基隆港。第一次到基隆港碼頭搭船,這一晚下著細雨,是說有哪次來基隆沒下雨的?在下公車處問了兩位女學生,基隆港的碼頭往哪個方向?她們也不知道!我抬頭向四處望,舉目能見的,樓房、招牌、高架橋、天橋,全感情太好的緊貼一塊。這是基隆迎接初來乍到的旅客的門戶,幾年來一直如此擁擠又侷促,令人全無對海港的想像。其實西岸碼頭就在火車站旁幾百尺之遙,相較於火車站旁的車水馬龍,西岸碼頭,顯得有點冷清。暗夜裏,碼頭對面的大樓牆面,霓虹燈閃爍著英文字:KEELUNG ,雖然他們努力地換著顏色,卻還是比海鮮餐廳的招牌還孤單。


因為非假日,今晚搭船的遊客並不多,站在甲板上,碼頭邊的燈火明亮,貨櫃三三兩兩排隊,被吊起送上貨輪。二十年前的基隆港,曾肩負著北台灣出口貿易業務,港邊該是擠滿了貨櫃吧!那光景該是如何繁忙擁擠?每每在港邊看到貨輪,就會想起,曾經靠著送出一個又一個貨櫃吃飯的日子,我坐在辦公桌前敲定所有貨櫃出口行程,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著它們排隊上船,沒來由的親切感,要被送去哪呢?我忍不住想。


開航的時間到了!在小拖船的引領下,台馬輪緩緩駛出基隆港,拖船完成導引任務收回纜繩,掉頭返港,像是切斷與熟悉土地的唯一連結,台馬輪遠離燈火,航向廣大無際,一片漆黑的海,不管再怎麼大的船,在這暗夜穹蒼底下,都只是宇宙裏ㄧ個不起眼的小點。可惜今晚月色不賞臉,若有月光相依相隨,浩瀚之下八個小時的航行,也不至於踽踽獨行。


在馬祖各個島嶼間穿梭來去,坐船機會比坐公車還多。真正是身為島嶼人的正港生活,台灣四面環海,但我們對船行卻為何,幾乎可說是敬而遠之的態度?在台灣,每個聽到我要坐船去馬祖的人,第一個反應一定是「坐船?會不會暈船?」然後這時候,我會說「暈船有什麼好怕的?真不舒服就吐一吐,生理正常反應,下了船又是一條好漢!」夠氣魄吧!不過通常我只會得到一個白眼。成長於島國的子民為何那麼畏懼暈船呢?真不明白。我深信身體與自然,包括與大海的韻律,自會尋找平衡,也就是說暈久了自然習慣,也就不暈了。但如果一直怕著,我們與海的韻律終究只能維持著陌生的關係。

不過雖說得氣魄,最後一趟從東引回南竿,我還是敗了一顆暈船藥。適逢颱風掃過台灣海峽,連台馬輪都停駛了,擔心被滯留在東引,小小的東引充滿各式耳語,人人都說颱風天風浪大,人人都說接駁船是小船,人人都說一定要吃暈船藥。接駁船清晨五點就在碼頭等候,說是清晨風浪小....到底風浪會多大?我看著灰濛的天色,氣魄也沒了,還是吞顆暈船藥吧!至於平衡身體與海的韻律這事,只能說「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須努力」。

沒有留言: